直播建设,直播设计,直播制作,直播开发

大众点评的十年之痒 :五大原因导致其跌入窘境
时间:12-13      

 

  转眼就是年底,又到了各种年终总结血肉横飞的日子。电商圈里,各家都很辛苦,但有一家企业的总结估计尤其难写,那就是大众点评。

  要论资历,大众点评也算得上是互联网企业里元老级的了,至今已在O2O领域耕耘了十年,算得上是O2O的鼻祖,这也是笔者把它放在计划中的系列电商年终观察的第一篇的缘故。

  今天的大众点评网的处境,一句话总结,就是正在经历难熬的“十年之痒”。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大众点评创始人张涛在2013年年中的一篇报道中曾说“2013年是大众点评的决战之年”。所谓“决战”,不胜就是大败。年底打扫战场,战果如何,总要拿出来说道说道,不容回避。其次,截至2013年,大众点评这家公司成立已经整整十年。按照行业规律,一个互联网公司发展到第十个年头,基本都应该迎来或者已经度过了一个极具里程碑意义的关键节点。现在大众点评的确亟需一个大事件。

  然而,在综合各方面资料后,我们只能说,大众点评在年度决战中取胜的机会估计非常渺茫。虽然大众点评至今尚未对外公布相关业绩,但根据一些公开数据,我们已经可以了解市场的基本情况。团购老大美团CEO王兴在最近一次论坛上公布了美团2013年的成绩单——超过150亿的交易额,超过50%的市场份额。美团的这一成绩意味着点评不但没有在2013年对美团构成威胁,反而距离进一步拉大了,马太效应正在团购市场显现。在垂直细分市场,美团来势更为凶猛,如今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影票分销商和第三大酒店分销商。

  那么,这家正在经受“十年之痒”的“老创业公司”如今到底“痒”在何处?我们不妨从五个方面尝试“复盘”一下。

  其一,点评信息加速贬值,核心资产“注水”严重。

  众所周知,大众点评以UGC点评信息起家。消费者翻阅那些真实的餐后点评然后决定去哪里就餐、点哪些菜,曾经是很典型的用户习惯。这些信息或许只是只言片语,其核心价值就在于“贵在真实”。但现在,一些商家们雇佣的水军几乎已经攻陷了大众点评的这一核心阵地。无论是那些弹性较大的评论性信息,还是涉及到商户详情的资料性信息,其真实性均难以保证。比如前一阵大众点评网上就把“路边无证烧烤摊吹成了高端餐饮”,结果被北京工商查处,可见大众点评网上的信息水分有多大。放眼整个互联网,UGC内容的管理一向是个难题,像大众点评这种以点评信息为核心资产的公司,的确不应在这上面有闪失。在近一段时间内,“大众点评”与“水军”两字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只能说明其内部的管理失控。

  其二,从点评到交易的鸿沟未能填平,主营业务在转型中失去重心。

  团购业务的火爆的确把大众点评带入了一个相对尴尬的境地。最早在2008年底,大众点评高层在北京碰到美团王兴,当对方谈到团购模式时,大众点评高层的回应是自己不懂也不会去做。等2010年3月各独立团购直播纷纷上线时,大众点评依然未采取行动;结果等后来大众点评仓促上线团购业务时,像美团等团购直播的优势已经铸就。

  另一方面,从信息环节进入交易环节,大众点评的战略变化可以理解,但他们显然低估了这一战略转移的难度。首先从用户使用习惯上看,很多用户的操作往往是在大众点评上看看评论(那还是在被水军攻占之前的事),然后具体下单却是在美团等团购应用上实现。可见,不同应用的第一定位对用户行为的引导影响力巨大。同样的道理,即便是在微信、百度地图加入本地生活服务信息之后,他们也很难在团购以及o2o领域中通吃一切。“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并未过时。其次在企业核心运营能力上看,如果说从餐饮领域拓展到其他细分领域,大众点评要做的只是复制其原有能力的话,那么,在新的战略转移过程中,就需要其再造一种新的竞争力。但现在看起来,大众点评不但未能在短时间内再造这种新能力,同时在老的点评信息服务能力上也濒临失控。丢了到手的芝麻,又没拿住西瓜,反而成了他现阶段最大的风险之一。

  其三,慢公司基因无法改变,O2O爆发前夜被竞争对手反超。

  大众点评曾在多个时间点、多个层面上表明自己的确是家“慢公司”。

  创始人张涛最早说过,汇集点评类信息的活儿就快不起来。后来,在2012年,在被问及大众点评网在三四线城市的扩张态度是否过于保守时,张涛也还是认为“时机不到”。但实际情况如何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团购的深入人心,三四线城市的市场潜力在2013年集中爆发。团购老大美团网早早开始大规模布局中小城市,目前已经将分站开到了乌鲁木齐,覆盖到了全国超过200个城市。根据公开消息,除了西藏、港澳台,美团网的分站已遍布全国各地区。相比之下,大众点评在2013年仅仅开拓了20多个城市。步伐已经严重滞后。

  事实上,从一个更为宏观的环境来看,眼下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态势的确在快速压缩那些所谓“慢公司”的生存空间。即便是成立于2005年的豆瓣,一家公认的慢公司,现在也在加快步伐。在2011年广告平台上线之后,又在2012年启动集中启动了一批商业化项目。无论从投资人还是管理层的角度看,加速商业化都已经不可避免。尤其在电商这个竞争如此惨烈的市场上,如果还继续标榜自己是个慢公司,还想着慢工出细活,那么只能说,大众点评,你真的危险了!

  其四,十年老公司未能上市,资本、管理、员工三层面都备受煎熬。

  对于成立于2003年的大众点评,所谓“十年之痒”绝非虚言。如果以IPO这种比较典型的成功套路来看,你会发现,无论是腾讯网易这样的第一代网络公司,还是像58同城、去哪儿这样的新一拨公司,他们在上市道路上都不像大众点评这样命运多舛。网易、腾讯分别成立于1997、1998年,然后分别在2000、2004年上市,而像360、58同城、去哪儿都是在2005年成立,又分别在2011、2013年陆续上市。平均下来,从成立到上市花费时间在6年左右。

  反观大众点评, 自2003年成立,已经有过多轮融资。2011年从红杉那里融到了C轮,2012年又融了D轮。现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人、创始人以及核心团队,对上市的期待都已经呼之欲出。但越是着急,就越看不到希望。如果真如张涛所说,还要再等5年,那对资本意志、员工士气和企业执行力无疑又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尤其在今年,像58同城、去哪儿陆续上市,对大众点评上下无疑会产生更强烈的刺激,常人应有的羡慕嫉妒恨是可想而知的。重压之下,势必动作变形,最近频频被曝点评数据刷水严重即可见一斑。

  其五,创始人张涛未能力挽颓势,公司估值一路下跌。

  作为大众点评创始人,张涛在公司创业早期付出的努力的确值得钦佩。自称干的都是“脏活累活”,但一直能够坚持下来。让人联想到曾经的IT界“劳模”雷军。但世易时移,用雷军的话说,一直当“劳模”也是有问题的,“有本事就不用做劳模了”。

  从另一个角度看,你会发现,长期以来,大众点评创始人张涛给外界的形象其实比较模糊的。与京东刘强东、美团王兴等电商强人不同,他似乎缺乏对公司运营的强势影响力,也未能展现出其在战略方向上的独特思考和明确规划。比如在对团购业务的判断上,大众点评最初选择不去做,说明张涛及其核心团队的确在O2O的一些方向判断上出现极其低级的战略性失误。当公司发展环境相对缓和时,这种情况或许不是问题,但当竞争环境像现在这样白热化之后,这种相对弱势的企业领导往往缺乏带领团队走出泥潭的能力。目前大众点评在领导力上遇到的这种问题值得整个公司和投资人认真反思。

   到此,我们可以简单做个小结:大众点评如今所面临的“十年之痒”,只能说是其较长一段时间内战略不明、执行不力的一种必然结果。大众点评在发展早期的确对整个行业有开创之功,但如今,他的“保守主义”发展观,已经无法满足资本、产业提出的爆发性增长要求,也无法应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展望2014年,我们只能期待大众点评及时“止痒”,不然,在美团已经独霸团购半壁江山、BAT巨头虎视眈眈O2O市场的战场形势下,大众点评就真的危矣。

  本文由馒头直播建设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w.mountor.cn

 

©2000-2022 杭州馒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Mountor、馒头是Mountor Corp.的注册商标。

经营许可证编号:AB开奖网
技术支持: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31日
咨询热线:
友链QQ: 1960819284
固话咨询
手机咨询
了解馒头